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,其成熟的法律体系对公司治理有着严格要求。根据香港《公司条例》第622章,除符合特定豁免条件的公司外,所有在香港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必须每年进行法定审计。那么,香港公司审计究竟审什么?这份详尽的清单揭露合规的核心焦点:
- 财务报表的公允呈现:审计的基石
- 核心对象: 年度*资产负债表*(展现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)和*损益表*(展示该年度的经营成果)是审计的核心。
- 核心目标: 审计师依据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》(HKFRS) 或《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》(SME-FRF & SME-FRS),运用专业判断和审计程序,评估这些报表是否真实、公允地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、经营业绩和现金流。这是审计最根本的价值所在。
- 资产的存在与权属:筑牢财务根基
- 核查正文: 审计师严格验证公司账上记录的各类资产是否*真实存在*且为公司*合法拥有*(权属清晰)。
- 重点关注:
- 现金及银行存款: 执行银行询证函,核对银行对账单。
- 应收账款: 进行函证确认余额,评估坏账准备计提的合理性。
- 存货: 通常在年末进行实物盘点监盘,观察盘点过程,验证数量和状况,检查计价方法。
- 固定资产: 检查购置合同、发票、权属证明(如房产证),进行实物抽盘,复核折旧政策及计算。
- 无形资产: 验证其存在性、计价依据及摊销的合理性。
- 负债的完整性:识别潜在风险
- 核查内容: 确保所有已知负债,无论是否到期,均已完整、准确地记录在报表中。
- 关键环节:
- 应付账款: 供应商对账、检查期后付款情况。
- 银行借款: 核对贷款合同,执行银行询证函。
- 税务负债: 复核利得税、薪俸税等税款的计算及预提是否充足。
- 或有负债: 特别关注未决诉讼、担保责任等未在账内体现但可能产生重大财务影响的潜在义务,评估其披露的充分性。
- 关联方交易:穿透审查,确保公允
- 特殊性质: 公司与董事、主要股东及其关联方之间的交易(如购销、资金借贷、担保、服务提供)因其存在利益冲突可能而被视为高风险领域。
- 审计重点: 审计师会识别所有关联方关系及重大交易,获取充分证据以评估这些交易是否在商业实质和条款上(特别是定价) 与独立第三方之间的正常交易一致(即公允性),以及其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(包括性质、金额、未结算余额等)是否符合准则要求。
- 税务合规性:利得税审查为核心
- 核心依据: 审计需复核公司是否依据香港《税务条例》正确计算应课税利润(特别是利得税)。
- 关键动作:
- 检查销售收入、成本费用的确认是否符合税务规定。
- 复核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区分是否正确。
- 审阅折旧计提、坏账准备等税务调整项目的合规性。
- 评估预缴税款的准确性及税务负债的计提是否充分。
- 持续经营能力:预见未来的关键评估
- 重大判断: 审计师需评估公司是否具备在未来至少十二个月内持续经营的能力。这是一个关键的职业判断。
- 考量因素: 审视公司的盈利历史、现金流状况、偿债能力(包括短期和长期)、可用融资渠道、未来经营计划及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。
- 审计结论影响: 若存在重大疑虑且公司未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缓解计划证据,审计师可能需要在审计报告中提及该事项或发表非无保留意见(甚至否定意见)。
- 公司治理与法规遵循:超越数字的监督
- 延伸关注: 审计过程虽主要基于财务报表,但通常会涉及对公司治理结构及重大法规遵循情况的观察。
- 观察点:
- 董事是否履行了《公司条例》规定的职责(如备置妥善账簿、编制财务报表、召开股东会)。
- 公司章程(Articles of Association)的重要条款(如股本变动、股息分配)是否被遵守。
- 重要的内部控制系统(尤其是与财务报告相关的部分)是否存在重大缺陷。
- 需披露的重大事件(如董事利益冲突)是否已恰当报告。
年度审计绝非例行公事,而是香港公司强化财务管控、提升市场公信力、规避法律税务风险的核心合规手段。理解审计的核心审查范围,有助于董事和管理层更主动地完善内部记录、优化流程,为审计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,最终向股东、债权人、监管机构及潜在投资者展示企业稳健透明的财务面貌。